坦白說,讀書有時真的令人挫折。你花好幾個小時複習筆記,把重點全都畫起來……但之後還是記不起來。好消息是:有更聰明的讀書方式,, 而科學已經證明這些方法確實有效。
以下是五種有科學根據且真正有效的讀書技巧——不搞噱頭、不說廢話,只有實實在在的成果。
1. 使用 番茄鐘學習法 (你的大腦喜歡休息)
聰明學習,而不是長時間苦撐。番茄鐘學習法將讀書時間分成專注的 25 分鐘學習時段,搭配 5 分鐘休息時間,有助於防止大腦疲勞並提升學習效率。
試試看:
25 分鐘專注學習→ 5 分鐘休息
重複 4 次 → 然後休息 15 至 30 分鐘的較長時間。
為什麼有效:
認知科學研究顯示,持續專注力會隨時間減弱。短暫且有計劃的休息能幫助恢復專注力並提升記憶效果。
2. 教授你所學
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某個知識點嗎?試著教別人,或甚至大聲對自己講解看看。
這種方法被稱為 費曼技巧 ,能讓你釐清自己的理解並找出知識上的盲點。
為什麼有效:
講解概念能激發高階思考並強化記憶連結(Chi 等人,Cognitive Science, 1989)。
3. 使用主動回憶,而非被動重讀
不要只是重讀筆記,請自我測驗。這種方法稱為 主動回憶 ,是最強效的學習策略之一。
試試這樣做:遮住筆記,寫下你記得的所有內容,然後檢查正確與錯誤的部分。
為什麼有效:
回憶資訊能強化神經通路,提升長期記憶效果(Karpicke & Blunt, Science, 2011)。
4. 手寫筆記勝過打字
打字或許較快,但手寫能促使你更深入地處理資訊。你無法逐字抄寫,因此大腦會進行摘要與優先排序。
為什麼有效:
普林斯頓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(Mueller & Oppenheimer, 2014)發現,手寫筆記的學生在概念性問題上表現較佳,勝過打字的學生。
5. 策略性地使用音樂
純音樂、白噪音或自然聲音能幫助阻擋干擾——前提是它們不會影響你的專注力。
試試「lofi節拍」或古典音樂播放清單——無歌詞的音樂效果最佳。
專家秘訣:
如果你考試時需要安靜環境,也試著在安靜中練習。這有助於環境依賴性記憶的形成。
最後的提醒:聰明讀書,而非苦讀
優異的成績不僅靠努力,更在於運用正確的策略。透過這些科學驗證的方法,學生能以更少的時間學習更多內容,記憶更持久,且減少壓力與焦慮感。
在 Achieve,我們不僅傳授知識內容,更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學習。因為當你聰明讀書,一切都會變得更簡單。
參考文獻
Chi, M. T. H., Bassok, M., Lewis, M. W., Reimann, P., & Glaser, R. (1989). Self-explanations: How students study and use examples in learning to solve problems. Cognitive Science, 13(2), 145–182. https://doi.org/10.1207/s15516709cog1302_1
Karpicke, J. D., & Blunt, J. R. (2011). Retrieval practice produces more learning than elaborative studying with concept mapping. Science, 331(6018), 772–775. https://doi.org/10.1126/science.1199327
Mueller, P. A., & Oppenheimer, D. M. (2014).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: Advantages of longhand over laptop note taking. Psychological Science, 25(6), 1159–1168. https://doi.org/10.1177/0956797614524581